加拿大属于哪个国家 加拿大是个怎样的国家?
之前回答这种问题都是从国内来到加拿大,说生活感受,学习感受等等。加拿大是个怎么样的国家?看一下,从一个加拿大人朋友角度来说说,他在国内生活一段时间,然后对比加拿大和中国生活,谈了谈他们自己的想法。

作为一个加拿大人,我竟然有些不适应加拿大的生活了!
我带着我的女儿去加拿大旅行了3个礼拜,刚刚结束回来。我有大约五年的时间没有回加拿大了,乍一回去竟颇感不适,其中有些记忆令我印象尤为深刻:

买东西-掏出我的手机就想要使用微信二维码来支付
我和女儿一大早就飞抵了温哥华机场。我当时想要去蒂姆霍斯顿喝杯咖啡,吃个早餐三明治,这是加拿大最受欢迎的咖啡-小食连锁店。我排队等候了大概10分钟,然后下单。接着,不自觉的,我掏出了手机并打开了我的微信付款码。
当我将微信付款码向收银员出示时,她看我的眼神仿佛觉得我是个智障一般,然后对我说“请使用现金或信用卡”。我的信用卡还压在行李箱底呢!我总不能为了区区9刀去兑换现金吧!拜托呀,加拿大!接受微信支付吧!!算了…反正那里的咖啡也难喝。我喝它仿佛只不过是为了缅怀一下再次回归加拿大的感觉吧。
野生动物-我女儿问它们是不是很美味
我们来到了我母亲的家中。我是在这里长大的,四周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– 鹿,浣熊,臭鼬鼠,松鼠,豪猪等等。我们在北京的北部山区有一所房子,但是我们在那里除了鸟之外很少能够看到其他动物。山里面为什么会没有野生动物呢?我这样问我的岳父,他面无表情(十分认真)地告诉我说“野生动物都被我们吃光了!
”所以,当我的女儿在来到加拿大的第一晚第一次见到一只北美臭鼬的时候,她先是问我这是什么动物。我说“宝贝,这是臭鼬”。她的第二个问题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在加拿大多呆些日子。她接着问我的是“老爸,它好吃吗?”“问你姥爷去,宝贝 ”
驾驶-加拿大人才不会开车
我不确定是不是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,但是中国人在西方真的是出了名的不会开车。到目前为止,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近十年的时间了,鉴于北京路面汽车/自行车/滑板车/行人的密集程度,我认为相比之下,北京的事故率是非常低的。
当我重返加拿大还不到一天的时间,我就意识到实际上真正不会开车的是西方国家的司机,我同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。举例来说,在北京,每一个司机都始终会有这样一个预设,也就是其他的司机要么不守规则,要么就是一个新手,所以他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做好应对的准备(大多数时间)。
但是在加拿大,没有人会预设其他司机会不守规则,绝对不会,所以,如果有人忽然违规驾驶了,其他司机对此将完全不会有心理准备。
即使问题并不严重,(比如有人不打转向灯就变道),加拿大司机同样会非常生气,朝你大声喊“你这个白痴!你差点害死我!!!”对此我能想到的只有一点,如果这些家伙去北京开车的话,他们估计一小时内就要死翘翘!速食米饭是什么鬼??!!
在来中国之前,我对大米可谓是一无所知。
对我而言,我只认识三种米-白米,糙米和即食米(又称“速食米”),与绝大多数加拿大人别无二致。在中国呆了大概有10年之后,我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大米专家。我可以根据餐厅端上来的米饭的质量来判断其水平如何,而且我还知道他们是如何进行烹饪的。
大米,与茶,咖啡或酒水一样,制作工序大为考究,需要考虑的因素之多可谓不胜枚举。于是有一天,我邀请我的阿姨和表弟来我妈家里做客,由我来下厨,同时夸下海口,要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美食(没错,我会做中国菜)。
买菜之前,我问我妈家里有没有大米,她说有。我当时也忘记问她家里究竟有哪种米。我买好肉,蔬菜和调料之后就开始做饭。结果当我准备做米饭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,家里只有“速食米”。
我只能将就着做,结果味道非常糟糕。速食米吃起来感觉就像是泡沫塑料,口感真的没多大差别。加拿大人不懂大米。杂货店 –最好的肉价格最便宜,因为加拿大人不会烹饪。 说到杂货店,我在加拿大本地的杂货店里既惊奇又愉快地发现,我最喜欢的肉类竟然是最便宜的。
由于某种原因,加拿大人更喜欢吃那种精瘦的,干干的,无骨去皮,没什么味道的肉,所以这类肉是最贵的。无骨,去皮的鸡胸肉是不去皮、不去骨的鸡腿肉价格的4倍。
究竟谁会愿意放着多汁、美味的大腿肉不吃去吃既干巴,又没滋味的鸡胸肉呢?而且那里几乎没有人愿意吃动物器官!我大概只花了1刀就买到了一块猪肝,而且售货员当时看我的眼神仿佛觉得我已经疯掉了!(“你是要拿它来喂狗狗吗?”)见到我最喜欢的像牛腩,猪肝,鸡胗,还有所有其他美味的肉类都是杂货店里最便宜的,我倒是非常开心!哈哈
礼数 –“你想要来一个吗?”
“不,谢谢” … 到此为止!这次重返加拿大,对于西方文化的其中一个方面我还是比较认同的。如果有人想要给你点什么,比如小食,饮料,香烟,水果,等等,无论什么东西,我觉得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比较直接的:如果你想要,你就说,“好的,谢谢!
”如果你不想要,你就说,“不,谢谢!”就这么简单!这个过程中不该有纠结,不该有客套,更不该争的面红耳赤!我对别人说不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压力,因为他们不会认为我是在跟他们客套。我记得我回到加拿大的第二天,我妈的一位朋友在晚饭后前来造访,我们当时正在吃蛋糕。
我妈对朋友说“来吃一块吧!”,她的朋友说“不,谢谢!”,有关蛋糕的对话到这里就结束了。我当时实际上有点替我妈感到难为情,因为我下意识觉得她应当坚持一下,但是我忽然想到了加拿大文化(在某些方面)相比中国文化要直接的多。当她的朋友说不的时候,她是认真的,不是在客套,而且我妈对此也完全理解。
排队-距离产生美
我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因为没有注意到正确的排队“姿势”被人吼过好多次。我完全、彻底忘记了排队过程中彼此该保持怎样的间距才是适宜的!在北京,我排队的时候习惯站得离前面那个人非常近,近到我基本上可以舔到他的脖子的程度!
但是在加拿大,我第一次去ATM机取钱的时候,我看到有个家伙站在那,不开玩笑,他当时离机器至少有2米远,(当时有另外一个人正在使用机器),于是我以为这个家伙并没有在排队,就站到了当时正在使用机器的那个人的后面,结果之前站在我前面的那个家伙忽然向我吼了起来“嘿,回去排队!”真是见鬼了!如果有10个人排队的话,那队伍岂不是至少要20米长!
还有几点感触:出于某些原因,我之前从来没有注意到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印度人(因为我一直开我自己的车)。相比之下,我还是觉得北京出租车司机比较容易听懂。加拿大人不耐热。我在天朗气清,温度在25℃的某一天出去慢跑了一会。
我的半数家人都警告我说不应该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外出锻炼。真的吗??我在北京38℃的时候照样出去慢跑,而且从来没出过问题。真是无语。“加拿大”式中国菜,口味真的是非常糟糕。加拿大生产的Whiskey的价格在中国卖的反而更便宜一些。这是什么道理??我完全忘记了有些加拿大人到底是有多胖。中国有很多肥胖人士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他们与那些最胖的加拿大人站在一起完全没有可比性。哇哦。